10月20日下午,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胡大平应邀莅临我校,在智创中心大楼414作题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的方法论思考”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系“博思论坛”名家讲座系列第49场(2025年第7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志丹、学院教师代表及全体研究生共计13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由刘志丹主持。

讲座开始前,学校党委书记霍庆生在第四会议室会见了胡大平教授。霍庆生对胡大平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历史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成效与发展现状。双方就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胡大平在讲座中,首先提出学习经典著作既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领会精华,又要通晓理论概貌、结合专业运用;既要把握理论内部逻辑关联,又要辨析具体观点独立价值;既要重视知识供给,又要锚定实践需求,强调要牢牢把握好这三对辩证关系。他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核心著作为线索,剖析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内容与逻辑”——从解读“人类解放与社会解放”的深层关联,到强调“实践”的核心地位,最后得出阐释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旨趣”与“规律内涵”。此外,他还围绕“马克思的思考特色”“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规定”“现代社会分析的方法论”等维度,给与会师生串联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脉络,让经典著作的内在逻辑与思想力量清晰呈现。

最后,刘志丹进行总结讲话。他高度肯定了胡大平教授的报告,为师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引,并以“345”三个层面凝练核心要点:“3”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最基础、最根本、最要命”的重大意义;“4”是重申“广与精、泛与专、联与独、供与需”四对关系,为经典阅读划定“方法坐标系”;“5”是“带着问题读原著、着眼全面读原著、贯穿历史读原著、联系现实读原著、注重细节读原著”五个具体可操作的阅读方法,为师生深化经典阅读指明方向。
本次讲座是学院进一步着力夯实师生们阅读原著的基础能力,深化经典阅读、夯实理论根基的又一关键举措,不仅为广大师生搭建了与顶尖学者对话的高端平台,更以方法论这把“金钥匙”激活经典著作的当代生命力。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动一系列相关学术活动的开展,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征程上持续走深走实,促进师生们深入学习、共同提升。(撰稿人:韩佳芯 邵宏珠 校对人:刘志丹 审稿人:刘淑艳/王妍妮 摄)